|
本帖最後由 andy600105 於 2018-12-7 13:27 編輯
欸~為甚麼?進口車國產價。車廠精算師怎麼算的?!譬如:rav4~課徵關稅+貨物稅+抵岸價格+總代理毛利、經銷商毛利+營業稅=與國產SUV牌價[差不多]。
從國際貿易的角度來看,國產休旅車獨享的避稅巧門,某種程度上也對進口休旅車形成不公平競爭,會不會被視為變相的稅制補貼,引起國際貿易爭端,恐怕也是政府必須考慮的風險。資料來源:經濟日報
~~~~~~後記~~~~~~
很夯的sienta總被冠上~貴。但所謂國產車~她還是受限母廠箝制許多,要繳~權利金給母廠啦,以及滑門設計成本比傳統開放式高,另外還有國產氣囊目前一顆要價約莫3萬新台幣( 成本+30趴貨物稅+5趴營業稅),結果就是安全設備到頂(如sienta 1.8頂規+套件7萬)的車款要開價10萬才能打平。
~~~~~~~~~
~進口車萬萬[稅]~
1 、關稅現在其實只有 17.5% ,主要貴的是貨物稅 30% ,而國產車也是要繳貨物稅的。
2、台灣進口車拔配備很嚴重沒錯,尤其雙 B ,但其實國外也沒有都配滿滿,以美國來講,賓士的配備更陽春,幾乎都要選配,只是他們車價很便宜。
3 、台灣車是真的比較貴,但買車的一些限制還是比較少的,比如說像北京上海要買車還要搖號,那個中籤率極低;日本買車要出示停車位證明,台灣路上大概一半以上的車都沒有固定停車位。
4 、以進口車都繳一樣稅率來講,你可以把進口車在台售價比較原產地售價來對照,會發現雙 B 訂價明顯不合理,例如同樣在國外賣 100 萬的兩台車,進來台灣後雙 B 可以比另外一牌多賣個 2、30 萬」。
資料來源:網友(wei lee )20181207
~~~~~~~~~
U-ca r2006文章,就已針對國產車進口價有所持平報導~
2006/11/13
最近,明年 (2007年) 車價調降的話題突然爆紅。原因無他,明年的2,000 c.c.以上小客車的貨物稅將從35%調降為30%。適用的車款,成本因此下降不少,連帶牽動大眾最關心的車價漲跌議題。
車價成本的計算
當媒體追逐車價調降的議題時,我接到水果日報的採訪電話。她們問我,車價是怎麼算出來的?我在電話中,簡單地算給這位記者聽:假設一部進口可2,300 c.c.轎車,抵岸價格為50萬台幣;運送到台灣後,首先要課徵關稅,稅率24.7%(註:我國進口小客車現行關稅稅率為 17.5%,且自從申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(WTO) 後,小客車的關稅稅率已從原來的 30%,分 10 年逐次降稅,到了 2010 年已經降至 17.5%,調降幅度高達 40%),約12萬5千元,成本變為62萬5千元;接著要再課徵貨物稅35%,約22萬元,成本再變為84萬元左右。接著才是總代理毛利、經銷商毛利等費用,最後還有一筆5%的營業稅,大約5萬元。最終計算出的零售價則已經跨越百萬門檻,約為110萬元。
「怎麼可能!」電話那頭傳來不可置信的聲音。「台灣的汽車代理商跟國外原廠購進一台50萬元成本的車,送到消費者手上前,光繳給政府的錢就要接近40萬元了,110萬的零售價絕對有可能」,我這樣回答她。
國產車也是高稅賦
上面的算法是進口車,但國產車也差不了太多。假設一台出廠價50萬台幣的2,300 c.c.國產車,要繳交的貨物稅為17.5萬,加上總代理毛利、經銷商毛利、營業稅後,零售價格大約是85萬元。交給政府的錢大概有22萬元。
看到這裡,大家應該心裡有譜了。原來,台灣車價偏高的「原兇」,其實是政府。不過,各位讀者可別認為我否定了政府課徵稅賦的正當性。事實上,對於汽車課徵更高稅賦的國家,大有所在,台灣絕對不會是最高的。而政府課徵各項稅賦,自有其政策考量,合理與否可以再另章討論。
多數人不知有貨物稅
只是,長期以來,在許多消費者心中,根本不知道有「貨物稅」的存在。當許多民眾了解到國外車價低於國內時,便一味地指責國內車廠,「暴利」、「奸商」等情緒性字眼經常脫口而出。這是典型的「看到黑影就開槍」,實在不是理性的行為。在車價形成的過程當中,各項稅賦才是造成車價水漲船高的主因,而比重最大的,是貨物稅。
而貨物稅採用差別稅率的設計,也同樣引導了國內車市的生態。目前的小客車貨物稅稅率,2,000 c.c.以下為25%,2,001 c.c.以上為35%;2007年以後,2,001 c.c.以上的稅率調降為30%。由於這項差別稅率的緣故,造成許多國外以2.4升為主的車款如Honda Accord、Toyota Camry等,引進台灣國產化之後,由於稅賦造成的成本差異,變成了以2.0升做為販賣的主力。這種現象,自然是貨物稅率造成的政策引導效果所致。許多消費者也常常以此指責車廠,認為有「視台灣消費者為二等消費公民」之嫌。這些指責,在我看來都有失偏頗,並不理性。
因此,消費者應該了解車價形成的來龍去脈後,再下定論。這樣,才不會抓錯了「兇手」。~完~
|
|